“企业节能降碳改造要与绿色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注重产业发展对传统技术产品的升级替代以及与新兴产业的融合,注重节能降碳措施的可实施性,以及节能效果、推广价值。鼓励结合项目实际,实施多项节能降碳措施,但应注意相关措施的成熟可靠性,避免片面追求节能减碳,大量采用不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影响项目‘安稳满长优’运行。”
7月11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工信部节能司联合召开“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工作调度会”。据国家发改委产业司副司长龚桢梽通报,截至目前,全国共有20个省(区、市)初步完成本地区重点领域企业能效摸底调查,并形成初步了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要求各地抓紧完成能效清单目录和改造方案,明确推进步骤、改造期限、技术路线、工作节点、预期目标等。
推进钢铁、炼油、石化化工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事关产业结构调整、绿色低碳转型,亦是节能降碳工作的重点与难点。对此,国家发改委等5部门已于去年10月发布《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从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等方面展开部署。半年多时间已过,《若干意见》的实施进展如何?遇到哪些挑战?又该如何突破?
不能仅满足于达到能效基准值要求
“到2025年,通过实施节能降碳行动,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炼油、乙烯、合成氨、电石等重点行业和数据中心达到标杆水平的产能比例超过30%,行业整体能效水平明显提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这是《若干意见》提出的阶段性目标。
龚桢梽介绍,《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1年版)》《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实施指南(2022年版)》等政策性文件先后出台,提出了25个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并分别制定了改造升级参考指南。“可以说,我们从总体要求、衡量标准、操作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部署。”
工信部节能司副司长丁志军表示,今年6月,《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发布,持续夯实政策“组合拳”。“聚焦重点用能行业和用能领域,实现工业节能从局部单体向全流程系统节能转变。对此,我们要深入挖掘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的节能潜力,有序推进技术工艺升级,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持续开展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引导数据中心扩大绿色能源利用比例,提高数字基础设施能效和绿色发展水平。”
“决不能有观望和等待的思想,对于不能在限期内达到能效基准值以上的项目,坚决淘汰退出。同时,也不能满足于仅达到能效基准值的基本要求,要引导企业努力向标杆水平看齐。”龚桢梽强调,各地在制定改造升级方案时,需兼顾国家总体要求与当地企业实际。“既要做好项目用地、环保、水资源等要素保障,重点保障高质量升级项目的资金需求,也要严格执行产业政策,确保项目合法合规。”
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一企一策
有了清晰的政策指引,行动更加有序迅速。记者了解到,部分地区、企业已取得积极进展。
“我们在国家文件的基础上调高了目标,自我加压。到2023年,重点领域能效基准水平产能力争达到100%;2025年,能效标杆水平产能力争达到50%。”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胡奎表示,经实地摸底,该省确定了重点行业企业78家、数据中心202家,重点行业在建项目14个,严格遵守“一把尺子量到底”,建立起重点领域企业装置(生产线)能效清单目录。“根据结果,向每家企业反馈‘能效诊断书’,分类指导企业,特别是未达标者提前谋划技术改造项目。截至6月底,技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54.45亿元,新增能效标杆装置(生产线)6条。”
中石化能源管理与环境保护部副总经理陈广卫告诉记者,“油田企业正从油藏到井筒再到地面,全流程、全过程、全方位控总量、降损耗、提能效,在油气产量持续提升的同时,能耗总量和强度持续下降。在炼化企业,开展加工总流程和装置能量利用环节、能量回收环节及能量转换环节用能优化。企业通过自身纵向对标、与能效‘领跑者’间横向对标,查找差距、剖析原因、完善措施。”
清洁能源的注入为节能降碳带来更多动力。万华化学集团董事长廖增太举例,各园区根据所在地的能源禀赋特点,积极开拓清洁能源渠道。“今年,万华眉山基地水电使用比例将达86%,福建基地核电等清洁能源使用占比达29%,同时参股海上光伏、渔光互补、农光互补及分散式风电等项目。项目全面建成后,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约850万吨。”
把握节奏和力度,兼顾企业竞争力
经过前期实践,各方对节能降碳的认识更加深刻。“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是一个具有长期性、系统性、动态性特征的过程,始终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当前已经到了攻坚阶段。”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冶金建材业务部主任李胜辉称。
李胜辉提出,受技术、资金实力所限,中小企业的能源利用率、环境污染治理能力低于行业平均水平,因此成为节能降碳工作的短板。比如在钢铁行业,目前不同企业的吨钢综合能耗从500千克标准煤到600千克标准煤不等。多数中小型钢铁企业尚未形成完整的能源管理体系,烧结工序单位能耗水平比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高出20%,对此均可进一步挖潜。
以石化化工行业为例,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院长李君发表示,基于行业门类复杂、生产企业多、产品数量多、结构性过剩和高端产品短缺共存等现状,不同细分领域碳排放量多寡悬殊。如何把握好节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同时保持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以及行业稳定增长、平稳转型升级,是当前面临的重大挑战。
李君发建议,在摸清家底的基础上,对标产品能效水平,找出不同企业的节能减碳方向和重点,进而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企业节能降碳改造要与绿色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注重产业发展对传统技术产品的升级替代以及与新兴产业的融合,注重节能降碳措施的可实施性,以及节能效果、推广价值。鼓励结合项目实际,实施多项节能降碳措施,但应注意相关措施的成熟可靠性,避免片面追求节能减碳,大量采用不成熟的技术和设备,影响项目‘安稳满长优’运行。鼓励企业使用绿色电力和电气化改造,探索绿氢与化工的融合减碳示范,与电力、轻工、建材、化纤等相关企业融合发展,提高资源转化效率,实现协同减碳。”
据悉,国家发改委将积极会同相关部门,从抓紧完成能效清单目录和技术改造实施方案、加大对各地方总体实施方案的复核指导、加快对龙头企业的重点培育和示范引领、加大对重点项目的金融政策支持、加快完善标准修订和计量体系、强化政策协同并加强督促落实等六方面发力,确保这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来源:中国能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