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集团近日发布公告称,分拆子公司万物云空间科技服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物云)到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一事已获中国证监会核准。
据了解,万物云的一般经营项目中包括环境卫生及园林绿化设计。
房地产企业涉足环保领域的并非万科一家。据了解,随着国家对环保行业的利好政策不断,不少房地产企业看准了环保这块蛋糕,开始跨界布局。
有哪些房企加入环保“赛道”?
近年来,国家对生态环保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环保行业已然成为新的风口。尤其是“双碳”目标提出后,在传统的环保领域基础上,地产企业的投资选择更为丰富。
今年4月,曾经的房地产龙头企业万科创始人王石联合发起深石收购企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石收购),正式递交上市申请。
据了解,深石收购把业务重点放在脱碳经济增长趋势下的绿色科技及环保消费品与服务领域,其中绿色技术重点提及了电动汽车、房地产科技等。
其实,万科早在2015年9月,就与华大基因等3家公司共同成立了绿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时任万科董事长的王石表示,集中资源既切实解决环保问题,也可吸取经验,以期日后将相关技术用于万科所建社区的有机垃圾处理上。2017年,万科又与水务领域龙头企业首创环保共同出资设立环保平台公司,开展城市水环境治理、城市土壤修复、海绵城市建设等环保业务。
加入环保“赛道”的房地产企业远不止万科一家。
今年4月,碧桂园满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成立,主要经营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务。据了解,近年来碧桂园在环卫市场上动作不断。2020年碧桂园服务通过控股收购福建东飞环境和山东满国康洁,在夯实城市服务基础业务“环卫服务”的同时,抢先布局城服业务发力点。
2015年,雅居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雅居乐环保集团成立,主要聚焦生态产业园、固废处理、智慧水务、环境修复四大领域。
此外,华夏幸福、美的集团、中新集团等房地产企业,也纷纷布局环保领域。不少地产公司旗下的物业公司也不甘落后,进入相关度较高的环卫行业。
房企布局环保有何优势?
“随着人口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规模接近峰值的时间也不会太远,总量上已经到了平台期。”中指研究院指数事业部研究总监曹晶晶表示。在这样的背景下,房地产红利期逐渐消退,房企纷纷寻求出路,而布局环保领域,房地产企业优势明显。
据了解,环保行业存在重建设、轻运营等问题,造成了运营设施浪费;此外,建设运营的资金也是环保企业面临的问题,例如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量大,总体资金短缺。而相对于传统环保企业,房企综合实力更强。一方面,房企资金可能较为雄厚;另一方面,房企运营管理等资源充足,在地产缩量的情况下,相关的管理运营人才、经验都可以在环保领域发挥作用。
更为重要的是,环保与房地产业合作空间广阔。从房子建设到交付运营来看,多个环节都与环保关联度极高;而环保产业涉及居民区、商业区等相关配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部分环保工作其实也是房屋建设运营的外延。另外,很多房企本身就有物业和环卫团队,负责社区运营,例如负责小区污水管网维修、小区生活垃圾管理等,因此,房企转做环保业务,具有一定的基础。
跨界做环保,房企有何动力?
近年来,环保产业高速增长有目共睹。
《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报告(2021)》统计显示,2020年全国生态环保产业(环境治理)营业收入约1.95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约7.3%,其中环境服务营业收入约1.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9.7%。
据数据统计,生态环保市场保守测算达10万亿元的体量。这对资源充足的房企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布局环保领域其实也有助于企业践行esg的投资理念。
近年来,国家对建筑的绿色发展要求越来越高。去年,生态环境部会同多部门联合印发的《“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工作方案》“五大”重点领域中,提到在建筑领域采取有针对性措施。今年3月印发的《“十四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聚焦绿色建筑发展。近日,住建部、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要求建筑节能、垃圾资源化利用等水平大幅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对房企来说,很多建筑节能都体现在房屋建筑环节,垃圾资源化利用在建筑领域也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房地产企业布局环保领域,有利于资源整合,促进建筑绿色低碳发展,也更能体现出企业对环境、社会、治理的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环保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对环保类公司的支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大。
早在2014年,《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就鼓励推进市政基础设施投资运营市场化。近年来,随着绿色金融的发展,环保企业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今年7月4日,《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县域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通知》发布,就专门针对县域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给出金融支持。
总体来看,目前,环保产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其重要性已逐步被认同。越来越多的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进入环保产业中已不足为奇。
来源:中国环境